当前位置:教育中心>>相关介绍>>图书与电影推荐

荐书 |《死亡之书》:大多数人并非以他们选择的方式离世

作者:罗点点 来源: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更新日期:2019年04月16日

编者按:本周推荐书籍《死亡之书》由协会会长罗点点老师推荐。敢于把“死亡”二字放到书名里的作者是有勇气的,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每个人都想了解死亡的细节,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描述它。《死亡之书》的作者舍温·B.努兰以一位外科大夫和面临过死亡的患者家属身份,从医学、哲学、伦理等领域描绘他所见闻的不同死亡,并尝试表达他的观点:只要环境许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死去。

“七彩叶”在近期内将发起以《死亡之书》为主题的读书会,报名消息会在协会公众号上发出,欢迎各位参加。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先点击文末链接,获取这本值得一读的《死亡之书》。

IMG_Pre


死亡之书


作者: [美]舍温·B.努兰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见识城邦

原作名: How We Die

译者: 杨慕华 

出版年: 2019-3

页数: 290

“死亡之书”是原作名“How we die”的新译名,书籍分别在2002年海南出版社与2016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译名均为“死亡的脸”。2019年出版的《死亡之书》封面图也有改变,新版原图为法国“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于1910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画面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随意舞蹈的女性人体,画面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只是一种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人们带着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在燃烧的篝火旁,在节日、祭祀的场合,手拉手踏着节拍,无拘无束,尽情地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油画《舞蹈》

IMG_Pre

作者努兰医生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即使并不身为医者的人,回顾我们所面临过身边人的疾病死亡时,也会被死亡丰富的姿态所震惊。努兰医生回忆说,他记忆中有尊严的死亡是很稀有的。然而,真正有尊严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生命。努兰医生回忆一个患有结肠癌的患者,这位患者即便在生命的末期,依然执着于生命与生活的欢愉。努兰医生无不感叹地回忆,这位病人教会了他:即便一切拯救都不可能,希望依然存在。这位病人的棺木上刻了狄更斯作品里的一句话:他知道怎样过好这个圣诞节。

IMG_Pre

作者:舍温·B.努兰(Sherwin B.Nuland)

努兰医生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能够关心病人的医生,但是在职业生涯中他发现,他更多地成为了一名探索病因的病理生理学家。全书的安排是按照病因排布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艾滋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每一部分的内容有对病因的简单分析,也有他所遇到的各种病人的故事。医者要关心病人,要敏感和富有同理心,可是要分析和解决疾病的问题,又要有置身事外的冷静。努兰医生正是在冷静与感动之间游走。

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一种死亡的方式,因为每一个人都必须死亡。这都是很自然的事。但即便面对死亡,希望和爱依然存在。书里引用了一句希波克拉底的话,哪里有对人类的爱,哪里就有对医学的爱。

---------------------------------------

 

第3章“无解的老化之谜”节选

 

 

没有人因年老而死亡。每年1月,当酷寒的严冬肆虐之时,美国政府都会公布每年的《死亡统计报告书》。无论是在前15大死因,或是在整个无情的报告中,我们都找不到刚从我们中间离开的那些人的死因。

 

 

 

在那客观的叙述中,这份报告在整齐的表格中给每个80 多岁和90 多岁的死者冠上了一个特别的病理死因。即使那些年龄已达三位数的死者,还是逃不过被制表者置入那整齐表格中的命运。不只是因为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的命令,世界卫生组织也指示每个死者都必须有一个死因。

 

 

 

 

在我35 年的行医生涯中,从来不敢在死亡证明上写上“死因:年老”,因为我知道,这个证明一定会被退回来,并且上面会有政府部门统计员简短的附注:“你破坏了我们的规定。”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死于年老,都是不合法的。

 

 

 

 

 

统计员似乎很难接受自然死亡,除非它被清楚地定义,然后可以置入那清楚且易于叙述的分类中。美国的年度死亡统计报告是非常有序的,但不怎么有想象力,而且我认为,它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人生(与真实的死亡)。

 


 

 

 

我一直相信,非常多的人是死于年老。然而,我还是会在死亡证明上随手写上科学的诊断,以符合统计局的需要。

 

 

 

在任何一个时刻,美国都有5% 的老人躺在长期安养机构里。如果他们留在养老院的时间大于6 个月的话,那么他们多半无法活着离开,除了死前在医院短暂逗留,再由年轻医生在死亡证明上给予一个恰当的诊断。虽然他们的医生因职责之故,将死因记录为脑卒中、心脏衰竭、肺炎等明确的死因,但这些老人真正的死因是:身体器官因年久而损耗。1814 年7 月5 日,71岁的开国元老托马斯·杰斐逊写信给78岁的老约翰·亚当斯:“我们的机器(指身体)已经运转了七八十年了,我们可以预料它将会损坏。这里一个轮轴,那里一个轮子,现在一个齿轮,下次一个弹簧,都将会出现故障,虽然我们能暂时将其修理好,但终究都是会停止运转的。”

 

 

无论明显的生理情况改变是表现在大脑还是免疫系统的退化,真正在损耗的,其实是生命力。我不会和那些坚持实验室显微病理观点以满足生物医学世界观的人争执—我只是简单地认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个观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马蒂斯画作 舞蹈

豆瓣读书:《死亡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