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中心>>相关介绍>>图书与电影推荐

荐书 | 《生命的余味》

作者: 来源: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更新日期:2019年03月19日

编者按:萧伯纳说,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推荐这本书之前,我询问了几位好友,问的问题是:生命的最后一餐,你想吃什么?答案各异,许多朋友都说想吃家人做的饭,当然也有脑路清奇的朋友说,不吃,不吃就不会死。(这是什么“科学”,这么“迷信”?)。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包括美食,若是到生命最后一刻都能得到回应,那是一种怎样的圆满。

生命的余味

IMG_Pre

作者: 【德】鲁培希特•施密特 / 【德】朵特•席珀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译者: 张晓蕾 

出版年: 2010-8

页数: 240

鲁培希特•施密特是本书故事的主人公,他曾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主厨。在事业的巅峰时期,突然放弃一切,进入一家安宁病所工作,一干就是11年。他在这里为这些回天乏术的临终病人烹煮美味的三餐。不管是牛排,还是红葡萄酒煮蛋,只要病人想吃的东西,他都竭尽心思发挥精湛的厨艺与创意,满足他们最后所求几希的口腹之欲。 于是,一个善良、幽默的顶级厨师,一座温暖、圣洁的安宁病所,一群乐观、坚强的绝症病人,共同开启了一段荡涤灵魂的生命之旅。

朵特•席珀是本书执笔作者,鲁培希特的故事感动了这位德国电视新闻记者,于是她动手制作了一部名叫《安宁病所的顶级大厨》的电视纪录片,没想到该片竟荣获了德国历史最悠远也最具权威的新闻奖——爱里希•克拉邦德奖!之后,她将纪录片改编成纪实文学。

书中第一小节的开头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鲁培希特刚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病人们总是因为病痛胃口难开。曾是高级厨师的他,基本只会做餐厅里的料理,病人们需要的家常饭着实难为了他。本来以为应该为病人们准备素淡的病人餐,但是发现其实这些垂危的病人也许更需要享受。带着阴郁情绪住进来的病人们开始时总是很讨厌安宁病所的欢迎蛋糕。但是没过几天,他们就会兴奋滴等着鲁培希特到房间里来给他们安排菜单。11年如一日,鲁培希特用他细致精巧的料理迎来送走了很多病人。

食物是承载生命记忆的一只船,对部分人而言,说其为生命乐趣也不为过,尤其对于末期患者,若还能享受到这般乐趣,善莫大焉。一位好友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多年且并发尿毒症,生命末期时已全身水肿,据他说爷爷是当时家里唯一在世的老人,爸妈总说家里若一个老人都没有了,这个家庭就散了,子女们都对病重的老人关爱有加。年轻时喜欢旅游品尝各地美食的老人食欲变得很差,加上患病后忌口的食物颇多,口中味道很大,老人对食物更是提不起兴趣。看着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家人们尽量避开忌口食物变着法给他做饭,虽然老人几乎吃不了几口,但吃到他觉得味道不错的,总会开心地点点头。看完《生命的余味》这本书,“七彩叶”立刻想起了这位好友和他的那些用”食物的味道”尽孝的家人们。

编辑校对:张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