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 | 罗点点:人死前见到什么?

作者:罗点点 来源: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更新日期:2022年03月22日

IMG_Pre

编者按:人在死前到底见到了什么?大家会有各种的说法。本周“相约星期二”。罗点点老师分享相关对濒死体验研究的内容,以及安宁缓和医疗服务中,对人即将离世的观察研究。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与我们交流分享。

既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来自濒死体验经历者。这些体验颇有共同之处,比如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亮,心境宁和,疼痛消失或觉得自己在空中漂浮,看到和听到周围的一切等等。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答案,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濒临死亡并不是真正死了,能“回来”讲述这些体验的人显然还都活着。

科学家们并不认为这种体验只是“幻想”。2017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对122位有濒死体验的人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说濒死体验在他们的记忆中“比现实更真实”。想在科学的范围内研究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想了解这种神秘体验对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较早的研究成果是发现在摄入一类致幻剂时,会有类似的瀕死体验。这类药品会被用在某些宗教、灵修或娱乐活动中,还有人对这种“死亡游戏”大上其瘾。其次,生物电生理通过研究临床心肺复苏的过程,认识到心肺功能骤停时,大脑局部区域一个接一个地停止工作,但思维仍然会在尚未停止活动的神经元支持下继续工作。也就是根据个人的经历、记忆和文化背景,继续在大脑中“讲故事”。有些作者甚至形象地认为在隧道尽头看见光亮很可能跟大脑皮层从外侧向中间的停止工作有关。神经病学者还注意到濒死体验与一类被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complex partial seizures)十分相像。这类癫痫会导致部分意识变形或丧失,伴有对物体大小感知的改变,出现不同寻常的味觉、嗅觉或本体分离、人格解体或狂喜。这类癫痫也被某些作者称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癫痫(Dostoyevsky's seizures),名字源自19世纪末俄罗斯作家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他患有严重的颞叶癫痫。他的小说《白痴》(The Idiot)中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Prince Myshkin)就是这类癫痫的患者。科学家们还用录像记录、分析和仔细研究了一些受到高强度训练的人丧失和随后恢复意识的过程。比如冷战期间在离心机中训练的美国试飞员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在巨大重力作用下,这些飞行员会因心血管系统停止向大脑输送血液而晕倒并伴随着相当一段时间的意识和方位感混乱。他们的描述,包括出现隧道视觉和亮光;感觉在平静地漂浮或灵魂出窍;感到愉悦甚至狂喜;这些情景多年后仍历历在目。测试中的宇航员都身心健康,这些由特定的身体伤害触发的强烈感觉和体验,通常不被认为带有精神不健全或宗教元素。

即便如此,濒死体验因其特殊本质仍然很难被精确了解,也无法有严格对照的实验条件。许多研究者总是遗憾地说,当患者躺在核磁扫描仪内或头皮被电极覆盖时,怎么会恰好产生濒死体验呢?

但这个“恰好”竟然在最近出现了。加拿大温哥华研究团队在为一名87岁的癫痫患者测量脑电波时患者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这份意外记录下的脑电图显示,在患者死亡前后的30秒内,脑电波经历了和做梦或回忆相同的模式。该研究团队在2月22日发表在《衰老神经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说,这意味着人在濒死时刻可能会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终极回顾”。那么问题来了:人在濒死时看见的是自己所爱的人,回顾的是快乐的回忆吗?报告合著者真马尔博士(Dr Zemmar)虽然表示无从得知,但他说:“从哲学的角度推测,如果往事在大脑中闪回,大概率回放的是好事而非坏事。”这份意外获得的濒死者脑电图是史上首份,连马斯克也被吸引过来下场讨论。有网友 cue 他说:“这该不会是宇宙在备份我们吧?”马斯克回到:“那可太酷了。”

其实,随着安宁缓和医疗在全球的发展,随着对末期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的日益重视,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候到底想到、听到和看到了什么,已经有了许多丰富和有益的观察、了解和研究。在两位安宁疗护医生合著的《在生命尽头拥抱你》(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4月编译出版)中就能看到些颇为有趣的内容。数位从事安宁疗护的专业人员试着从送别数千名逝者的过程中,发现临终体验对生命的意义。这些体验包括临终者的语言、梦境和幻觉等等。他们甚至认为对临终者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人和听到我们听不到的声音的,一般被认为是“谵妄”的临床症状也需要被重新认识,而不能简单地用药物去“控制”。他们认为这种临终体验应被视为人类的一种韧性,证明我们这个物种生来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圆满的力量。尽管世上也许并没有“好”的死亡,临终过程并不总是能被善良和美好调和,但那些在生活中被剥夺了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人,仍然有在最后时刻治愈心灵的机会。将人视为最重要因素的,理想的安宁缓和医疗应该在生命尽头帮助他们抓住这个机会,实现有尊严的离世。

这本叙事稍显庞杂并在许多地方透露出宗教情怀的书,也许让我们产生诸多疑问和不认同,但它对临终体验不一样的观察视角,谨慎的归纳方法却能构成推动阅读的动力。

人在死前到底见到了什么的问题之所以对我们有吸引力,是因为人类始终不能放弃“我们是谁,我们会去往哪里”的追问。就算生命和意识的本质永无答案,死亡却能让我们获得确实的解脱和安慰。

 

2022年3月22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