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 | 李玉新:正行无问/罗点点:通俗的忧伤

作者:罗点点 李玉新 来源: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更新日期:2021年11月23日

编者按:大家好,是不是发现本周“相约星期二”有些不同?点点老师说她一个人写这专栏有点累,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本周除了点点老师的文章我们还编发了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李玉新主任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他充满思辩的文字。还请关注文后本专栏改版的征稿的启事。

IMG_Pre

正行无问

作者 | 李玉新


每周二周三都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日,今天早上7:45提前来到诊室为巴东县的两个外地病人加号看病,中午两个半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晚上到家已经快7点了。

一天八个多小时的诊疗时间,就如同十年前开始讲健康公益课的时候感觉一样,亲身体验才知道什么叫“开口神气散”,看病不仅仅是个脑力活,更是个体力活。每次下门诊都是身心俱疲,回家连话都不想说。但每次的门诊都有患者身体恢复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减少我的疲惫,患者的信赖也同样滋养我让我成长、让我感慨,今天的门诊让我在疲惫之际,头脑中涌动出下面的这些感动和思考。 


一个早早从钟祥赶来的病人复诊,三十多岁依然单身,工作压力大,对自己的要求高,不善于言辞,妈妈不理解,更多地交流是跟她的小姨。听说我曾经治愈过抑郁症的病人,经朋友介绍来找我门诊,她坐在诊室的椅子上,轻声诉说内心的苦楚和委屈,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我旁边的女同事赶紧从包里拿出餐巾纸递给她。她知道我的诊室病人很多,边哭边下意识地看诊室的门,既害怕此时有人进来打扰,又害怕自己说得太多耽误我看后面的病人,还好,她就诊的那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没有人进来打扰。她有太多的委屈和无奈,静静地听她诉说本身就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病人半开玩笑说:你可以兼职当心理医生了!我笑着回答:现在有多少人的病不是心病呢?不懂心理又如何帮助患者根治疾病呢? 

八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五十多个病人,平均每个病人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对于很多病人来说,这十分钟都太短了,每个人都想医生多说几句,多回答自己的疑问,或者多听听病人的心酸病史。但是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我能给他们的时间真的是太短了。对于首诊病人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而对于多次就诊的患者,则会压缩一些时间出来给初诊患者或者类似于上面那样的患者。

有时候,医生耐心的倾听,患者内心情绪的抒发,本身就是很好的治疗,有时候,一句话就有可能让病人身心轻松许多,疾病好个大半。 

医生的三大法宝是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语言排在第一位,排在药物和手术刀前面,足以说明“话疗”的重要性。


早上去门诊的路上,单位同事打来电话,说她的朋友,被我笑称“医生杀手”的资深失眠患者,在接受我连续5周治疗之后,终于能够睡觉了。几天前我还被告知无效呢,我微信回复:医技不精,建议另请高明。这下好了,她不用去京城治疗了,我则暂时保住了今年治疗失眠都有效的纪录。本以为在这个病人身上被打破纪录,没想到还可以保留一段时间,毕竟,治疗的病人越多,在我手里治不好的病人就越多。

今年那么多的失眠病人来考我,无非是想让我在这方面早点过关,而攻克这个资深失眠患者,则意味着我将有可能帮助更多的失眠患者。 

只有那些整夜无眠的资深失眠患者才能够体会到睡一个好觉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好的疗效,需要医生过硬的技术,更需要患者的信任和坚持。我在想,如果这个病人不坚持第5周的治疗,现在她可能已经在去北京寻医问药的路上了。感谢她的坚持,感谢她的信任,我常说,有时候给医生多一些时间,就是给自己多一些希望。 


一位老患者开心地走进诊室,他是因为胸前疤痕找我,我第一次用中医治疗这种疾病,也不知道能够治疗到什么程度,但是病人非常相信我,坚持治疗。刚开始一周,疤痕痒的程度明显减轻,之后的一个月里,因为中药的排毒作用,背后发起来一个比鸭蛋还大的脓肿,无奈之下我建议他接受外科治疗,他急诊入院挨了一刀,其中的痛苦经历唯有他最清楚,用痛彻心扉形容应该一点不夸张。

出院后他依然坚持来门诊中医治疗,今天他掀开他的上衣,与第一次看到那么大面积疤痕的惊讶心情相比,今天惊着我的是:他胸壁的疤痕竟然缩小了将近一半,而且厚度变薄,颜色变淡,更让我惊喜的是他双侧胳膊上数个鹌鹑蛋大小的脂肪瘤也明显缩小了!身边的两个一起学习的同行,也是惊叹不已,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所在,常常让医者觉得不可思议,常常后悔没有拍治疗前的照片对比。

这位患者之前为我写了一首小诗,今天他又在诊室念了一遍,谢谢他的坚持,让我看到了我想都不敢想的疗效,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惊叹老祖宗的智慧和慈悲。 


下午第一个接诊的是一家三口,夫妻俩比我大不了几岁,就诊的过程明显地可以感受到他们家庭的温情与和谐,绝对不会让你想到撒狗粮,一种如沐春风的爱情和亲情。丈夫因为心急早早地把激素撤了,脸肿得眼睛成了一条线,虽然痛苦不堪,但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对激素的厌弃,他在努力坚持。妻子虽然也觉得丈夫心急撤激素才导致这种局面,但也没有埋怨丈夫,征求丈夫意见之后,也同意不上激素,继续中药调理。 

在经历生死考验和亲身感受激素威力之后,他们的坚决就不难理解,但依然难能可贵,毕竟背后还有深深地信任和期许。对于这样的病例,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我已经记不清他的西医诊断了,反正是一种诊断明确但无法治疗,只能用激素维持的疾病。

面对这种情况,从医生的角度,放弃更加容易,毕竟这么疑难的病例治不好是很正常的,要想摆脱激素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需要技术,更需要担当和勇气。而我明白,我此时的坚持,源于病人全家的信任和期许,如果我放弃了,他们又要经历多少时间和挫折去寻找新的希望。

我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尽心尽力,少留遗憾,与其是给患者和他家人的交代,倒不如说是给自己穿的这身白大褂一个交代。 

通俗的忧伤

作者 | 罗点点

生命中最令人忧伤的莫过于死亡。伟大如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们都早早做出过结论。佛陀、耶稣和中国的诸子百家等哲人也都因为接触了这个困扰众生的忧伤而被后世敬仰。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们是生来就知道死亡的物种?这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看法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一旦改变,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也就是对人类的定义也会完全不同。

但改变却正在发生。地质学家忧伤地告诉我们,地球在经历了漫长的以数亿或数十亿年计的,自然演变的地质时代后,已经进入了由人类活动影响地貌改变和地质演化的人类纪。天体物理学家忧伤地告诉我们,宇宙中各种神秘力量,大爆炸后不断膨胀,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小行星撞击等等,都对地球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忧伤的气象专家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来袭。忧伤的量子力学最新研究,让我们知晓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统计来理解的世界,已经呈现出超四维的无限折叠和扭曲。

曾几何时,尤其是处在随时随地危机和风险中的人类自己也发生着令人忧伤的变化。自从100多年前出现智力测试以来,人类的智商一直在稳步增长,这被称为弗林效应(Flynn effect)。

但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研究认为,人类智商的增长正在变缓,甚至可能已经在达到峰值后开始走下坡。原因之所以令人忧伤并不是因为对错而是因为纷纭。有人说是信息社会碎片化的认知导致。有人说是因为环境中的微塑料进入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人类已经脱离了自然法则和生物进化的进程,变成了一种难以辨认的物种。

有卖书的协会或者网站则斩钉截铁且政治非常正确地说是因为人类的阅读行为正在减少。如果再多费点心思,会发现消费主义的营销策略让人们在购买任何商品时的欲望极度膨胀也会是原因之一。当然更彻底的说法是在算法和人工智能当道的今天,原有计算智商的方法已经太“小儿科”,其参照系数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多种说法其实表明的是没有说法和没有结论。

媒体和大众对这种研究的热心可能并不是源于得到正确的结论,而只是发泄对周围世界中越来越多不确定的焦虑和忧伤。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另一个例子是最近上了热搜的“猪肾移植到脑死亡患者体内,暂未发生排异反应”的消息。这个全球首例异种移植手术的成功,让人类一直渴望的用动物器官代替人类衰竭或损毁器官的“未来”一夜之间来到面前。

外骨骼,器官打印、人工视觉、听觉、脑机接口……的飞快发展正接管着人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和法律伦理上的质疑,但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努力会停止脚步。

据说,主持这次猪器官移植到人体的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罗伯特·蒙哥马利(Robert Montgomery)教授自己就是一名器官移植(当然是同种而不是异种)的受益者。活下去,保住命,这是一个多么雄辩的理由,死亡和它比较起来无疑显得灰暗和无力。

有朋友说我关注安宁缓和医疗和努力推广生前预嘱,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对死亡特别恐惧和焦虑的人。我虽然强烈不同意并分辨自己不是对死亡而是对没有尊严充满痛苦的死亡过程充满恐惧和焦虑,但心下明白这位聪明和犀利的朋友的说法大致不错。不然我怎么解释自己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有关说法和事件中穿梭来往乐此不疲呢?

空闲时不如去看看我最近搜到的一部纪录片。这部叫“超未来世界”的片子,用六集的长度和通俗娱乐化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从现在起一百万年后人类的生活。一些目前最优秀的未来学家、科学家、学者和科幻作者带着我们了解可能会推动我们物种进化的最新技术、思想和创新。它说人类会在未来用纳米技术和基因编辑纠正身体中的所有错误从而避免衰老、疾病和死亡。通过人机融合和意识上传,让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在虚拟世界中永生。彻底脱离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人类将最终成为“行星际”物种。

别纠缠这种讲述的对错和到底有多少可能性吧。进入这种立足现有科技成果而对未来的通俗化的预测和畅想,相当于做一套挺快乐的脑力保健操。至少我在观看中和观看后的很多时刻真的忘记死亡。它可是生命中最大的忧伤啊。


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